目標太難,做不到?試著「把能力看成未來進行式」,激發你的無限可能

「把能力看成未來進行式」,正好可以對應「京瓷哲學」中「追求人的無限可能性」。我想,把「追求人的無限可能性」換成這樣的說法也行:「相信自己有無限的能力!」
問題是,大家就算聽到了,也只會簡單地回答一句:「那太勉強了,我做不到。」那是因為他們只就眼前的能力,斷定自己行還是不行。
事實並非如此。人類的能力在面對未來時還會往前成長、進步。因此如果從幾年之後來看,眼前做不到的事,那時都是做得到的。再者,如果不相信自己做得來,人類就不會進步。所謂的人類,無論站在哪個點上,都可以由此往前進步。這是神創造給我們的長處。也因此我才會強調:「把能力看成未來進行式。」
因此,不要說:「我沒學過,也沒有這方面的素養,也沒有技術,所以我不會做。」即便從現在開始,也要好好努力。從現在開始學習,就能培養出面對未來的優秀能力。所謂人類的能力,是可以無限發展的。
首先要相信能力會進步
前面曾稍微解說,在我的腦裡浮出這句「把能力看成未來進行式」,是在我創業時。
當我出去賣陶瓷絕緣材料時,大型電機廠商的研究人員口中所提出的期待產品,通常都是特別難製造的東西。問題是,當時我們也只能接到這種試作的訂單。
當時,名古屋有很多大型的陶瓷公司。從早期開始就製造陶瓷器具的公司,也兼做陶瓷材料。因此,對剛成立的小企業京瓷而言,當然拿不到那些名古屋陶瓷大廠已經拿走的訂單。會跟我們談的,都是那些大廠婉拒接單的零件:「不,這太困難,我們無法做。」對方的研究人員一面攤開那些很難做的東西,一邊問:「你們公司能做這種東西嗎?」情況就是這樣。我們無論資本與技術、能耐都跟大企業有天壤之別,商談的卻淨是大企業拒絕做的困難工作。
當下如果回答:「不,那個太困難。」就沒有生意可接了。既沒有資金又欠缺技術力的小型企業,在商談時如果說出「無法做」這樣的話,是難以存活的。如果不想辦法,公司就沒辦法生存。所以我只好勉強回答:「我會想辦法的!看看做出來的情況如何,或許可行。」聽我這麼一說,對方的研究人員會回答:「如果是或許,那就不用做了。」因此,我不得不再加把勁、鼓起勇氣說:「沒問題,我能做。」
只有一條路可選,無論如何都要拿到訂單。於是我連解決方法都還沒想到,就說出「我可以做」,拿下試作訂單。此外,我們還煞有介事地做出「三個月後會交出試作品」的約定。
回到公司,我對著人數稀少的幾個研究人員說:「我跟他們談了許多,終於在『我能做』的回答下拿到訂單了。我想從現在開始努力,在三個月內交貨。雖然目前我們還沒做過這種產品,但如果採用這種方法,應該可以成功。我們趕快來做實驗吧!」一說完,大家齊口同聲地回我一句:「稻盛先生,那是做不到的啊。」
事實上,過去也真的沒做過如此困難的工作。以當時京瓷的技術能力,就算被說很難達成也是沒辦法的事。問題是,如果當時我承認無法達成,公司根本就沒有立足的餘地。為了讓研究人員同意,我才說出「我們要將自己的能力看成未來進行式」這樣的話。我自己也知道,以現在的能力是做不到。問題是,三個月之內,我們的能力應該會隨著不斷的實驗而進步才對。我是這麼認為的。
「說謊只是權宜之計」
周遭的人就此問題調侃我:「稻盛先生,還沒能力做的東西,您經常會用『我能做』來拿到訂單呢!」這句話很刺耳,聽起來好像在譴責我做了什麼詭辯、或者靠說謊取得訂單一樣。
這樣讓人聽到可不好,如果放著不管,萬一哪天被抓住小尾巴,一定會造成誤會。我一定得設法讓他們了解我的心情,讓他們伸出援手幫助我。因此我這麼說:「我並沒有說謊。根據我們目前的能力,未來是可能做得到的。如果到了約定的日期我們沒有完成試作品,那我算是『說謊』。問題是,如果到那時候我把試作品做出來了,我就不是說謊。因此,這不能說是說謊,而是『權宜之計』。」
在完成試作品之前,每天就像在走鋼絲一樣,真的是卯上生命危險、不斷重複地做非常困難的實驗與討論。當時唯一可信的就是「把自己的能力看成未來進行式」這句話。無論如何,正因為我們清楚知道現在的能力根本做不到,所以只能把這句話當成能支持我們做下去的唯一救命繩。
正因為用未來進行式掌握能力,才有進步與發展
例如,有一個既沒有錢、也沒有技術的人,他調度到一億日圓的資金,考慮在一年之後展開某項事業。就算他再三研擬構想,有這樣的技術、這樣的人才,打算實現這樣的事業,但是就眼前而言,也只是夢話而已。不過,他如果花了一年時間,說服金融機構、相關人士,也準備了一億日圓的資金,並能磨練自己身為經營者的能力達到應有的水準,那個夢就不再是夢了。
再者,如果有大學等機構的優秀研究者,或者遭公司解雇而離開的中高年技術人才被介紹進來,就算自己沒有相同的技術,或許還是可以把這項企畫發展成事業。
就這樣,想盡辦法也要讓夢想實現、不斷努力,一定會開拓出一條道路。因此,我從沒有錢、沒有技術、什麼也沒有的時候開始,就用未來進行式掌握自己的能力,以此為武器,一直推展工作到現在。直到現在我們成為營業額達到約七千億日圓、稅前獲利率超過一○%的企業集團,但是,我們將其視為一項財產,一直做到現在。
這並非尋常的一句話,但是,對研究人員而言應該具有重要的意義。換句話說,只有能夠做到「用未來進行式掌握能力」的研究人員,才能夠獲得優異的研究成果。
在大型企業等機構中,經常建構專案團隊來從事各種研究,我認為,絕不可以讓不相信這句話的人加入團隊當中。無法成功的專案團隊,一定是成員當中有人不了解這句話的意義、或不相信這句話。這樣的案例非常多。
不單是一個企業的發展,可以說整個人類的進步、發展都可以依這句話決定。大家絕對不要看輕自己的能力,要相信自己內在藏有非常高的可能性,就算是眾人都覺得困難的工作,也希望你不要放棄、努力貫徹到底。
▍ 本文節錄自 稻盛和夫《京瓷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