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來源: 讀書共和國 發表日期:

為什麼那些討厭鬼這麼煩人

 

情況好的時候,你可以很寬宏大量、美化一切,或甚至是在最糟糕的討厭鬼當中,你或許依然能夠發現一些忠於自我的可愛角色,他們只是「很有個人特色」、「很特別」,然後「與眾不同」。你寬容地想說:「他不是那個意思啦!他只是有一些小缺點罷了。」不過,情況不好的時候,你被壓得喘不過氣、很困惑、很疲憊時,那些討厭鬼就是額外的負擔了。他們會不停地哀哀叫、挑釁地指責攻擊你,或是拿他們對於世界應該長怎樣的草率淺見來吵你,這些都會讓你覺得很煩。雖然你還有很多事要做,或是想要休息一下,但你不行,你必須去考慮他們、理解所有人、肯定所有人,然後調整自己的生活去配合他們。光是傾聽這件事就如此耗時又費力!

舉例來說,大家可能已經聽過坐在旁邊那個不快樂的同事抱怨「我再也受不了這裡」一百次了,他們在「考慮」找新工作,但卻從來沒有採取任何相關行動,很快地,你就會自己絕望地在找新工作的履歷中寫道:「主要是想要找回平靜!」或是如果團隊中有人跟你秉持不同意見,在那邊說:「這裡就像東德或北韓,根本不准任何人說任何話了嘛!」你也必須有魄力地客觀回覆:「你的樣本最後可能不會出現在電視上或專屬的YouTube頻道喔,而是監獄裡。」至於那個面色蒼白的同事,他無時無刻不在擔心氣候變遷要毀滅世界了,你可以回他說:「根據歷史顯示,世界向來活得比那些預測世界末日的人還久。」

但最近這幾年以來,我們大家都必須學會如何對討厭鬼更有耐心。事實上,很多人即使已經讀過公立學校、有職業學校或甚至大學學位了,依然堅信地球是平的、只有男女兩種性別(其實有無數種),然後病毒和細菌只是大眾想像、所以接種疫苗沒有意義——我們很少人有心理準備會遇到這些事。此外,違反一切物理和經濟原理、能夠利用憑空冒出來的電力供應全國用電需求的神祕能量來源又再度流行了起來,堪比昔日永動機的盛況。現在,人們將五年級的學校教材視為大膽的理論,也難怪有這麼多人把「人生學校」列為他們的最高資歷,而且還以此感到驕傲不已。

一般而言,那些自稱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人,屬於目前討厭鬼排行榜中最前面的一群,而一如往常地,所有的公司現在都加入這個行列了。我最近很驚訝地讀到「多元共融」(Diversity & Inclusion)的哲學已經深植於可口可樂公司(Coca-Cola)長達「數十年」了,那是什麼意思?將一群口味奇怪、覺得櫻桃香草可樂是個好點子的人整合在一起?然後M&M在他們的巧克力裡加入一些紫色染料,這也代表「包容共融」,這樣的勇氣真是令人肅然起敬啊!

我們聽到人家在說應該要有更多女性加入傳統以男性為主的職業,像是成為技術總監、機械工程師或程式設計師,但講這些話的人主要仍是那些自己不想做這些工作的女性。身為機會平等特派員、多元化顧問或性別研究教授,這些人倒是很喜歡給別人好建議。這並不是假裝在意或偽善喔,而是在執行團結一致的目標——誰都不該奪走那些願意做這些工作的人的機會!那正是為什麼他們自己寧可去企業或大學裡做舒適的工作,也不要自己開公司,這樣一來,其他人才會有更多機會開資訊工程新創公司。事實上,他們應該要盡快成立這些新創公司,這些機會才不會總是留給那些「鞏固權力結構」的人,正如道路建設或國防等領域中的情況那樣。於是,在主題為「雇主為平等發聲」的活動中,只有女性坐在檯上互相稱讚彼此的「女性網絡」,這樣才合理嘛。帶有性別歧視意味的小團體絕對沒問題——藉由排擠達到共融!

我們可以在這些事情當中看到許多幽默的地方。我注意到一位在銀行工作的朋友戴著一條手腕帶。「這是『團結手環』。」他看了它一眼之後,神祕兮兮地微笑著說:「它是用塑膠廢料做的,他們把武器熔掉後留下來的扣件。」事實上,我後來在網站上看到,那個手環有十七種顏色,分別代表不同目標,從氣候保護到性別平等都有。兩條手腕帶四十歐元,是在尼泊爾生產、運送過來的。我們馬上就看懂了,這些手環確實很有可能來自塑料或武器製造商,他們的行銷文案和新聞稿只需要稍微調整一下即可。

首先,我們必須先跳脫特定個案、瞭解討厭鬼到底為什麼讓人這麼有壓力。一旦你搞懂這些之後,就會知道為什麼我們未來必須針對他們劃定更嚴格的界線,以保護自己。接下來,你就能夠開始專注於自己的目標了。

 

第一類討厭鬼:永遠的受害者——就算他們根本沒什麼好抱怨的

 

不斷抱怨、從未真正做過什麼改變:這一類討厭鬼藉由展演無助使人厭煩,雖然他們其實有機會改善自己的處境,但他們缺乏個人責任感與一致性。

從近年來人們對於公平正義的辯論之中,我們已經知道在公司上層當中最大宗的抱怨是什麼了。如果一個四十五歲的人還沒有進入董事會的話,那他顯然就是體制的受害者,需要尋求立法機關的幫助。到最後,人們會開始討論,每天都要去上班並同時養育一、兩個小孩,是一件多麼不合理的事,甚至如果是居家工作的話,更要同時面對這兩種情況。舉例來說,在疫情封城期間,工人與匠人對於中午能不能去烘焙坊或小吃店加熱午餐、或能不能去上廁所的煩惱,似乎就變得再也不那麼重要了。反正他們本來就不想要追求生涯發展了嘛,也從來沒有小孩,那性別配額或甚至是過多的公眾憐憫對他們而言也是不必要的。這個道理也可以套用到那些願意暴露於風險之中、在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的眼裡已經算是有錢人的個體與小型企業主身上。而企業部門與公部門的情況則截然不同,後者永遠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透過額外法規及重新分配來創造更多公平正義。如果大家都把自己放在首位、先為自己負責,那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我們的國家大概會變得比現在更加冷漠、更不公平,即使我們擁有世界上最高度的官僚體制與稅金也一樣。畢竟,如果是那樣的話,大家就必須在沒有國家支持的情況下與伴侶達成共識,政治與社會自由便會因此倒退三十年,而學校教育也會變得不可行。事實上,我們大家全都是受害者。

 

被他們無止盡的抱怨搞得很憂鬱

 

我們大家都遇過一種人:他們一直不斷地抱怨,但卻不太採取任何行動去改變那些應該已經「再也無法忍受」的情況。剛開始你會同情他們,因為你看到他們真的過得不好,也知道他們的處境很難去做什麼改變。於是,你會給他們一些好的建議和幫助,像是幫忙接手他們的部分工作或給他們錢。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你會開始生氣,因為不管你做了多少努力,事情似乎完全沒有任何改善。這就是在面對第一類討厭鬼時會碰到的情況——永遠的受害者。他們把別人搞得很抑鬱的方式就是不停地抱怨,但自己似乎又執意要繼續過這樣的生活了。而他們身邊的人似乎只有兩種選擇:為了他們把自己累死,或是放棄、讓他們自生自滅。但這兩種方式都會讓人壓力很大,有時候會讓我們想要乾脆切斷所有接觸。

 

永遠的受害者簡介(第一類):把自己想得比現實更無助

 

這類討厭鬼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忙碌,但其實很被動。他們主要是針對別人的要求和希望做反應,不斷地抱怨自己的處境,但卻不太採取任何行動(「反正我也改變不了什麼。」),在那邊等待事情自己好轉。其中,典型的情況是,這些人已經長期處於精疲力竭的狀態,再也不相信他們可以做出任何改變了。他們的解釋常常聽起來很無助、不得不接受,而他們的作為毫無目的性,也非常混亂。在這種情況中最痛苦的人是他們自己,因為他們並不那麼成功,身上所承受的事也超出必要範圍。不過,以長遠來看,他們對周遭的人而言也是頗大的負擔。

好的一面:他們通常只會妨礙到自己。

壞的一面:令人難以忍受地瘋狂抱怨。

討人厭的原因:從別人的角度來看,他們不斷抱怨的情況大部分都是他們咎由自取,而且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很容易就可以解決了。

最佳對抗策略:記住,如果他們不為自己負責,事情只會繼續維持現狀。等他們採取主動作為時,再出手幫助即可。

這類討厭鬼之所以討人厭,是因為他們會一直重複抱怨同樣的事,對象包括除了他們本身以外的所有人,還有像是「社會」或「體制」等整體情境,但與此同時,這些抱怨又毫無成效。大家剛開始會抱持著理解與同理的心去傾聽他們的怨言,也會想要幫助他們,但很快就會想說:「可是別人的處境更糟耶。你只需要稍微做一些變動,或是到最後如果必要的話,做出一些老早就該做的決定就好了啊。」不過,永遠的受害者寧可再次重複解釋為什麼這些方法都行不通,還有為什麼都是其他人的錯,包括他們的爸媽、老闆和同事、全天下的雇主,或是一般老百姓。一旦人們將自己人生的責任「外包」出去,並宣稱那是其他所有人的責任時,那他們真的也只剩下這句話可以說了:「我應該做什麼呢?這一切都毫無意義啊。」於是,某種令人抑鬱的氛圍就會悄悄地逐漸散播開來,通常幾乎堪比末日情緒,似乎一切都糟糕透頂。

 

▍ 本文節錄自 阿提拉‧亞伯特《工作還可以,但上司和同事不可以》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