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來源: 金尉 發表日期:

內部人偷偷加碼,揭開隱藏買盤訊號!

 

你可能聽過一句話,據說是彼得.林區(Peter Lynch)說的:「內部人出售自家股票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他們買進自家股票的原因只有一個──他們認為股價會上漲。」彼得.林區對於內部人賣出行為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是關於內部人買進這件事,他只說對了一部分。多年來有幾項學術研究探討內部人交易,這些研究分析了幾十年的資料,結果顯示內部人買進的個股,績效往往比整體市場高出6%~10.2%。

 

內部人掌握不同資訊 集體買進是關鍵訊號

 

內部人是指公司管理團隊的任何成員,包括頭銜中有「長」字的人(執行長、財務長等等),一直到副總裁級別;董事會主席在內的董事會成員也是內部人。此外,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人,就算不在董事會中也會被視為內部人,這表示如果一支基金在一間公司建立的部位超過10%的門檻,就會被歸類為內部人。以美國市場為例,所有內部人都必須在每次買進或賣出公司股票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一份Form 4文件資料。舉例來說,當波克夏(NYSE:BRK.A)增加了惠普(NYSE:HPQ)和西方石油(NYSE:OXY)的持股時,波克夏就必須提交Form 4文件。有時你會發現,一間公司不只一個內部人同時在買進股票,這和1位內部人多次買進股票的情況是不同的。一間公司多位內部人進行的內部人買進,通常被稱為集體買進(Cluster Purchase),雖然看到執行長或董事長多次買進自家股票會令人振奮,但是如果同時間不只有1位內部人買進股票,那就更好了。集體買進顯示的是,多個內部人願意投入自己的錢,他們對股票所持的看法,可能和你、我這樣的市場投資人不同。有時你會發現,內部人買進的股票在短時間內上漲,因為他們比市場更了解公司的內部情況。瑞奇.巴頓(Rich Barton)於2002年加入Netflix(NASDAQ:NFLX)董事會,並於2012年4月25日買進價值超過50萬美元的股票作為他的個人投資組合。他持有這些股票,並在接下來的10年看著持有的部位增值了1,600%以上。

 

真訊號vs假訊號 內部人交易暗藏陷阱

 

內部人交易的訊號可以幫助投資人抓住投資機會,但也需要進一步篩選哪些訊號才有價值。例如,內部人集中買進,且都以相同的價格買進股票,這顯示內部人要不是參與二次發行,就是將公司支付的股利再投資,再不然就是透過公司管理的退休方案買進股票,這些交易通常沒有投資價值。此外,新任董事或管理團隊成員的內部人買進,也可能是為了符合持股要求,而不代表對股價的看法。在投資時,也要注意內部人買進的股票是否來自同一產業。當整個市場或特定產業陷入困境時,投資人通常會避免進行大膽的新投資。這時,如果某個產業的內部人開始瘋狂買進,這可能代表該產業被市場低估。例如,2023年3月矽谷銀行在短短2天內倒閉後,美國許多地區性銀行的內部人開始積極買進,代表他們對產業的信心。除了觀察內部人交易,還要注意公司管理團隊的動向。例如,一些執行長會在股價暴跌後開始買進股票,但這可能只是為了挽救市場信心,而不代表股價真的便宜。例如,PayPal(NASDAQ:PYPL)執行長丹.舒曼在2021年12月還在賣股票,但2022年2月初卻開始買進價值近100萬美元的股票,這種行為通常被稱為「反覆無常者」(flip-floppers)。綜合來看,內部人交易可以提供重要的投資訊號,但需要進一步篩選和分析,確保這些訊號是有價值的。觀察內部人的集體買進、同產業內部人的同步買進,以及內部人是否具備投資專業背景,能夠幫助投資人做出更好的決策。此外,內部人的賣買比在市場極端情況下,也能作為判斷市場時機的重要參考指標。(所謂的賣買比(Sell/Buy Ratio),是指內部人賣出股票的總額與買進股票的總額之比。根據InsideArbitrage數據,從2010年8月到2022年7月的12年間,內部人的平均每週賣買比為30.1,也就是說,內部人賣出的股票數量平均比買進的數量多出30倍。然而,在市場極端情況下,這一比率可能會發生劇烈變化。例如,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引發市場恐慌時,內部人的賣買比降至0.88,顯示內部人正在大舉買進,這也成為市場可能即將觸底反彈的重要訊號。摘錄自《隱性財富:掌控市場變局的6大事件投資法》,金尉出版)

 

▍ 本文節錄自 艾席夫.蘇利亞《隱性財富:掌控市場變局的6大事件投資法》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