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來源: 方智出版 發表日期:

【書評】養成習慣,首先專注於系統的建構

 

撰文/王㻑媛

「若是每天都能進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相反的若是每天退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後你會退步到趨近於0。」

複利效應的驚人,往往是被我們日常所忽略的,我們習慣望向遙遠的目標,有時過度專注於目標的遠大,而忘記了每一小步的堆疊便是將我們一步步推向目的地最大的助力。但要如何建構這每一小步呢?

「習慣迴路:提示→渴望→回應→獎賞」

養成習慣必須經過這四個階段,缺少一項就無法成為習慣。少了提示,便不會有養成習慣的念頭;少了渴望,即少了完成目標的動機;少了回應,無法獲得成就感,便失去了持續的動力;少了獎賞,前面三階段就不會被重複。

 

習慣養成四法則

法則1(提示):讓提示顯而易見

法則2(渴望):讓習慣有吸引力

法則3(回應):讓行為輕而易舉

法則4(獎賞):讓獎賞令人滿足

「想要更好的結果,就別管目標設定,而是專注於你的系統」

「決定成功或失敗的,不是你的目標,而是你的系統」

書中用到了「系統」取代「過程」,將養成習慣的過程具象化,試想我們在設定一項實驗時,我們會專注於過程,實驗的失敗與否,關鍵是整個系統的架構與設置。習慣難以養成,時常是因為自己將目標設定過於遠大,比如:原本沒有閱讀習慣,心血來潮定下目標,卻設立「一天讀一本書」,如此便容易因為不容易獲得成就感,且達成不易而放棄,這樣的系統就有明顯的瑕疵。要建構良性的系統可以從以下的方式練習:以往的觀念,在改變習慣的時候,多數會將重點放在「想要達成什麼」,而非「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啟發內在動機的終極型態,便是從身份認同下手,與其「養成」習慣,不如讓自己認為自己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像是將「我要每天戒飲料」改成「我不喝飲料」,前者的心態是我是一個愛喝飲料的人,但我現在要戒飲料;後者是我本來就是一個不喝飲料的人,利用這樣的身份認同來讓自己養成習慣。

 

求學階段的學生們,一週要背一單元的單字(提示),即使沒有吸引力,仍有老師在背後日復一日的助力,單字考好就能獲得不錯的成績(回應),期末時候便能有好成績(獎勵),在老師的逼迫和鼓勵之下,也成了無形的習慣,累積了一定的單字量。

這本書很適合離開校園的社會人士們,少了老師在背後推自己一把,要養成任何自律的習慣不再容易,嘗試以改變自我認同且著重在調整系統的方式養成習慣,人人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筆者簡介

樂寫團隊

樂寫是什麼?
樂寫是一種態度。樂寫是熱愛創作,樂於分享。樂寫是編織文字,傳遞體驗。樂寫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再寫萬言書。樂寫是遊戲化學習。樂寫是看得見進步。
我們是樂寫團隊,您寫作路上的同伴、導師與朋友。

樂寫官網:https://cowrite30.com/

══回頂端══